易经讲解:割舍之难
讲到这个地方,大家可以知道我们中国文字的运用是非常高明的。譬如说孔子周游列国,到了晚年没有办法在外面混啦,只好回到老家去,办个补习 班打发时间。《论语》记载孔子回来的感叹说:“吾党 之小子狂简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!”“吾党 之小子狂简”,这跟现代青年一样,现代青年就犯这个赞美。孔子说我们家乡盼我回家,教教我们齐鲁的后生小子,他们都很聪明,也很优秀,但是“狂简”。把天下事认为太容易太简单啦,这实在太狂、太不知道天地高厚了,这是不好的。
“斐然成章”,也会写文章,有思想,但是这个中间,中心思想他还拿不定,不晓得仲裁。譬如民主 自由 与中国文化政治的关系,这个喑,东方、西方,要怎么样才能合于中国国情?就要“化而裁之”了。不晓得“裁”,就不能合适我国之用。有时候一篇文章写得很好,但是不晓得裁简,便失去了铿锵有力的气概。
我还有一个经验,年轻的时候,也很自负,自己从小便名闻在外。可是我经过一次教训以后,以至到现在我还不敢写文章,一辈子都不敢写文章。在青年时候有一次做文章,我的老师还是前清一位翰林公,他说你呀,文章才气真好,就是不晓得裁简!我说每篇文章我都经过仔细修正过。他说你犯了个错误。我说请示先生,我的文字犯了什么错误?他说“悭吝”。这使我最不服气啦,我个性里边是个最不悭吝的人。我说“先生之言疑似过乎哉?”老师你讲我这罪名太重了吧?他说你不懂,我讲你悭吝,是你在文章上不晓得舍,你不懂割舍,就是不晓裁。他说你每次碰到好句子,自己不肯丢,怎么样也要想办法把它放在文章里头,整篇文章是好的,你这个句子也是好的,但是加到这篇文章里,便成老鼠屎了。看来割舍得难呀!
我听了以后,惊出一身冷汗,非常感激,真的非常感激,佩服极了。这的确是我的毛病,被他指点出来,一点都没有错。我说先生我懂啦,这几句我就是舍不得。他说,你不能舍不得,你要决心丢掉,用到别的地方多好,用到这一段里边,用到这一篇里就不对了。
写文章就是这样,很多人写文章,我看了常常感觉是有好句,没得好文。有些人不仅会写古诗,白话诗也写得很好,句子也很美,但全篇连起来看,就成了抹脚布了。那真是没有味道!这就是写文章的诀窍,也是经验。有进修自己写东西,常常思想里出了好东西,好东西就舍不得丢,明明是写一篇政论性的文章,却非要把些文学性的句子加进去,那就完啦。就是这个道理。
所以说,“化而裁之谓之变”。这个变很难有时候觉得这些句子不必要,但却把它保留;有时候觉得它必要,却硬把它删掉。政治的道理、做人的道理、处事的道理,同《易经》卦的道理是一样的,要化而裁之。这就是变!不过先要通,才能知变、才能处变,否则不能应付一个人生,更不能应付时代。懂得“化而裁之”,懂得变以后,“推而行之谓之通”,然后,要推行。我们现在只会喊口号,推行什么政策,把推行变成一个口号。要知道推之难,要把它推出去,就要懂得推行这个字。
政治上一个新的措施一拿出来,人们的心都会抗拒的,我们读历史就知道。一个新的政策要推行的时候,当时常遭人反对,反对者的.说词只有四个字:“民曰不便。”民就是老百性,老百姓反对,不能推行。老百姓很奇怪,任何一个新办法,老百姓一开始都是反对的,不接受,就造反。所以要“推而行之”,把它推出来。要怎样才能能推行而通之?这个中间怎么推法?推而行之,瑞变成一个专用名词,推行什么政策,你怎么推呀?怎么行呀?现在人只在嘴巴上讲,又不推,怎么能行得通呢?每一件事情,报纸上把法令一公布,天天叫推行,推也推不出,行也行不通,弄得上下互相欺骗,结果就是一推了事。所以大家要懂得“化而裁之”、要懂得“推而行之谓之通”,这就是通才之学。
如果来“推”?这中间就要懂得中国的太极拳了。太极拳的推是圆的,不是直着硬推的,硬推是推不动的。转一个圆圈就把它推动了。一个东西如果直推硬推,要用一百斤的力量,如果换一个方法顺势而推,也许一个指头就推动了,这就是以四两拨千斤的道理。这个中间的巧妙,也就是智慧之学。
【易经讲解:割舍之难】相关文章:
10-16
10-24
10-18
10-19
10-19
10-18
10-15
10-24
10-24